1「老師讓你節奏慢一些。慢一些,聽不懂嗎?」
「你的悟性怎麼這麼差!這麼簡單的節奏都發不好!」
昨晚上,女兒回家練習音樂劇老師留的作業,發音時的節奏感總是掌握不好,老公一邊教一邊忍不住沖孩子發火。孩子膽怯地看著爸爸,眼睛裡含著淚花,嘴裡還不忘練習那些對她來說,怎麼也掌握不好的音律。
「你好好跟孩子說!」我忍不住也火大。女兒做不來,我也急,可看老公跟孩子發火,我更急,尤其是聽不了他對孩子說的那些話。
「還怎麼好好說!」老公沖我瞪眼,「都是你慣的,一點不好都不讓人說,一說就哭,她做成這樣,有什麼資格哭,把眼淚憋回去,別哭了!」
我急了:「一晚上就沒見你鼓勵過孩子,竟給差評了!」
「做不好,就得差評,這有錯嗎?」
「可你沒見她都那麼努力了嗎?難道努力不值得被肯定嗎?」
「光努力有什麼用,方法給她說了那麼多,她就是學不會,都不知道她有沒有認真聽進去!」
……
眼見著我倆之間又要就固有問題燃起戰火,我閉了嘴,對女兒說:「剛才爸爸說的方法,你有認真聽進去嗎?」
見女兒點頭,我又對老公說:「你用你的方法給孩子唱一遍,讓孩子跟著學。」
老公沉著臉點頭,示範了幾遍之後,孩子雖然有進步,但還是有個別發音不準確。或許是見我倆都皺著眉頭,被老公的批評和自己內心的委屈折磨了一晚上的女兒,哇地一聲哭出來:「反正我就是笨嘛!」
女兒的眼淚讓我心疼不已,她的話更是讓我震驚不已,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。
我覺得我有必要跟老公好好談一談。2女兒睡覺之前,我把她抱在懷裡,安慰了許久,直到她情緒穩定下來,沉穩睡下。
老公一直等在旁邊,看得出來,女兒哭喊的那句話,給他的觸動也很大。
想想女兒上小學之前,也是一個活潑開朗又聰明好學的孩子。她上幼兒園的三年里,每年都是班裡的積極分子,是老師的小幫手,是小朋友們喜歡的小夥伴,每次歌舞演出時,她也都是骨幹分子。可是,自打她上了小學,情況就越來越糟糕。
倒不是她的成績不好,而是她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,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,做事情也變得畏手畏腳,再也沒有小時候那種自信的樣子了。
我一直覺得是我們對她太嚴厲的原因。
上幼兒園時,她還是個寶寶,我們對她沒有要求,只要身體健康,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,我們願意讓她怎麼快樂怎麼過。等上了小學,我們的內心裡覺得她長大了,從生活習慣到學習習慣到日常的行事作風都都對她有了要求,而一旦她沒有達到要求,我們就會對她進行說教和批評,久而久之,孩子的內心秩序被打亂,性格也慢慢地有了改變。
為此我自省過,我認為是我們的缺乏引導,才導致了孩子一下子適應不過來,所以,我才想著要慢慢來。為此,我跟老公有了不同意見。
他主張慢不代表不作為,一定要給孩子立下規矩,讓她按部就班去執行,不執行就要得到懲罰,而我則覺得立規矩可以,但一定要合理,且要循序善誘,不能簡單粗暴。
我倆意見不統一,老公怪我不論他說什麼,我都反對,導致他都管不了孩子,而我則認為他只批評不引導的行為,是一種教育暴力。
孩子應該是在我倆這種不斷爭論的教育環境里,產生了不知所措的感覺,所以她才會變得畏手畏腳,沒有自信。
我跟老公促膝長談,將孩子的問題,我的問題,他的問題都擺出來,期望能找到一個最優的教育方案,可到最後,我們發現,根本沒有最優方案。
自打做了父母,我們看過各種相關的書籍,也看過很多教育類的文章,可不管我們學了多少理論,但在最終執行時,還是會發現問題。
最終,我們決定,先從最基礎的問題抓起:
首先,我們倆要做好分工,一個建立規則,一個引導孩子去堅守規則,養成習慣。目標一致的前提下,發揮我們各自的優勢,讓孩子循序漸進地接受標準,從而形成習慣。
不再有對錯之分,只有如何去做,孩子不再倉皇不安,也就不會再畏手畏腳了。
其次,作為父母,我們要以身作則,做好榜樣的作用。很多習慣,我們需要孩子去養成的同時,自己也要做到,家庭氛圍形成了,孩子自然而然也就能做到了。孩子不再被逼著去做一些事,而是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而然地去做,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了!
另外,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和情緒,有時候大人以為一句微不足道的話,對孩子來說就是傷害。女兒那句「我就是笨啊」,讓我們深深明白,不過是平常一句玩笑似的「笨死了」,就已經給孩子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。她覺得自己做不好,就是笨,這樣的意識一旦形成,哪裡還有自信可言?
關於差評的事,我也跟老公達成一致:有問題,客觀的不帶情緒地指出來,不是差評,我們要杜絕帶著不滿的情緒,用一些帶有偏向性的詞語來指出孩子的問題,那樣的話,孩子的注意力不會在問題上,而會在父母的言語和情緒上,她根本聽不清你在說什麼,而只會擔心你會不喜歡她,不愛她。
事實上,我們跟孩子一樣,也不過才當了幾年父母而已,還有很多要去學,去琢磨的地方。孩子是父母的鏡子,他們身上的問題都會折射出父母的問題,正式它,並解決它,不是孩子的責任,而是父母的責任!
希望,通過這次反省,我們跟孩子可以有共鳴,並真正的改善孩子現有的問題。
「反正我就是笨!」,重壓之下的女兒,終於崩潰了
1
「老師讓你節奏慢一些。慢一些,聽不懂嗎?」
「你的悟性怎麼這麼差!這麼簡單的節奏都發不好!」
昨晚上,女兒回家練習音樂劇老師留的作業,發音時的節奏感總是掌握不好,老公一邊教一邊忍不住沖孩子發火。孩子膽怯地看著爸爸,眼睛裡含著淚花,嘴裡還不忘練習那些對她來說,怎麼也掌握不好的音律。
「你好好跟孩子說!」我忍不住也火大。女兒做不來,我也急,可看老公跟孩子發火,我更急,尤其是聽不了他對孩子說的那些話。
「還怎麼好好說!」老公沖我瞪眼,「都是你慣的,一點不好都不讓人說,一說就哭,她做成這樣,有什麼資格哭,把眼淚憋回去,別哭了!」
我急了:「一晚上就沒見你鼓勵過孩子,竟給差評了!」
「做不好,就得差評,這有錯嗎?」
「可你沒見她都那麼努力了嗎?難道努力不值得被肯定嗎?」
「光努力有什麼用,方法給她說了那麼多,她就是學不會,都不知道她有沒有認真聽進去!」
……
眼見著我倆之間又要就固有問題燃起戰火,我閉了嘴,對女兒說:「剛才爸爸說的方法,你有認真聽進去嗎?」
見女兒點頭,我又對老公說:「你用你的方法給孩子唱一遍,讓孩子跟著學。」
老公沉著臉點頭,示範了幾遍之後,孩子雖然有進步,但還是有個別發音不準確。或許是見我倆都皺著眉頭,被老公的批評和自己內心的委屈折磨了一晚上的女兒,哇地一聲哭出來:「反正我就是笨嘛!」
女兒的眼淚讓我心疼不已,她的話更是讓我震驚不已,我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。
我覺得我有必要跟老公好好談一談。
2
女兒睡覺之前,我把她抱在懷裡,安慰了許久,直到她情緒穩定下來,沉穩睡下。
老公一直等在旁邊,看得出來,女兒哭喊的那句話,給他的觸動也很大。
想想女兒上小學之前,也是一個活潑開朗又聰明好學的孩子。她上幼兒園的三年里,每年都是班裡的積極分子,是老師的小幫手,是小朋友們喜歡的小夥伴,每次歌舞演出時,她也都是骨幹分子。可是,自打她上了小學,情況就越來越糟糕。
倒不是她的成績不好,而是她的性格變得越來越內向,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,做事情也變得畏手畏腳,再也沒有小時候那種自信的樣子了。
我一直覺得是我們對她太嚴厲的原因。
上幼兒園時,她還是個寶寶,我們對她沒有要求,只要身體健康,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,我們願意讓她怎麼快樂怎麼過。等上了小學,我們的內心裡覺得她長大了,從生活習慣到學習習慣到日常的行事作風都都對她有了要求,而一旦她沒有達到要求,我們就會對她進行說教和批評,久而久之,孩子的內心秩序被打亂,性格也慢慢地有了改變。
為此我自省過,我認為是我們的缺乏引導,才導致了孩子一下子適應不過來,所以,我才想著要慢慢來。為此,我跟老公有了不同意見。
他主張慢不代表不作為,一定要給孩子立下規矩,讓她按部就班去執行,不執行就要得到懲罰,而我則覺得立規矩可以,但一定要合理,且要循序善誘,不能簡單粗暴。
我倆意見不統一,老公怪我不論他說什麼,我都反對,導致他都管不了孩子,而我則認為他只批評不引導的行為,是一種教育暴力。
孩子應該是在我倆這種不斷爭論的教育環境里,產生了不知所措的感覺,所以她才會變得畏手畏腳,沒有自信。
我跟老公促膝長談,將孩子的問題,我的問題,他的問題都擺出來,期望能找到一個最優的教育方案,可到最後,我們發現,根本沒有最優方案。
自打做了父母,我們看過各種相關的書籍,也看過很多教育類的文章,可不管我們學了多少理論,但在最終執行時,還是會發現問題。
最終,我們決定,先從最基礎的問題抓起:
首先,我們倆要做好分工,一個建立規則,一個引導孩子去堅守規則,養成習慣。目標一致的前提下,發揮我們各自的優勢,讓孩子循序漸進地接受標準,從而形成習慣。
不再有對錯之分,只有如何去做,孩子不再倉皇不安,也就不會再畏手畏腳了。
其次,作為父母,我們要以身作則,做好榜樣的作用。很多習慣,我們需要孩子去養成的同時,自己也要做到,家庭氛圍形成了,孩子自然而然也就能做到了。孩子不再被逼著去做一些事,而是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而然地去做,也就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了!
另外,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言行和情緒,有時候大人以為一句微不足道的話,對孩子來說就是傷害。女兒那句「我就是笨啊」,讓我們深深明白,不過是平常一句玩笑似的「笨死了」,就已經給孩子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陰影。她覺得自己做不好,就是笨,這樣的意識一旦形成,哪裡還有自信可言?
關於差評的事,我也跟老公達成一致:有問題,客觀的不帶情緒地指出來,不是差評,我們要杜絕帶著不滿的情緒,用一些帶有偏向性的詞語來指出孩子的問題,那樣的話,孩子的注意力不會在問題上,而會在父母的言語和情緒上,她根本聽不清你在說什麼,而只會擔心你會不喜歡她,不愛她。
事實上,我們跟孩子一樣,也不過才當了幾年父母而已,還有很多要去學,去琢磨的地方。孩子是父母的鏡子,他們身上的問題都會折射出父母的問題,正式它,並解決它,不是孩子的責任,而是父母的責任!
希望,通過這次反省,我們跟孩子可以有共鳴,並真正的改善孩子現有的問題。